8月初,在位于北京南湾子胡同深处的四合院办公处,无讼团队举办了自己的三周年庆典,当天无讼创始人蒋勇感慨地在朋友圈写下一段话:“时光飞逝,转瞬三年,无讼走过来的三年,是一条充满艰辛却无比坚定的路。”
法律人蒋勇有着丰富的履历,曾就职于最高人民法院,从2002年至今仍担任国内名所天同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如今他又多了一重身份——互联网法律服务平台无讼的创始人。在律师圈,多数人都知道无讼。在知乎上搜索无讼,一位认证为“邓娜律师”的用户写到:“无讼颠覆法律人工作习惯的逻辑,将来可能与马云引导并颠覆国人的支付习惯有得一拼。”而无讼被圈外得知是因为去年12月份的一笔1.2亿人民币的融资。
2016年12月4日,无讼宣布完成1.2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由华创资本领投,IDG资本旗下管理的人民币基金跟投。这是国内互联网法律服务领域单笔金额最大一笔融资,也是去年下半年在普遍弥漫的资本寒冬背景下专业服务领域较大的一笔融资。
有律师不觉感叹:可以称之为法律行业的时代先驱者、引导者终于出现了。
在离故宫不到1千米的一座红瓦青砖的四合院内,投资家网记者见到了“满头银发”的蒋勇,他身着白色衬衫、休闲裤,脸上一直洋溢着笑容,步伐轻盈的向记者走来,看上去不像一位律师,更像一位资深的互联网人。这种职业切换的过程,在他看来是“人格分裂”的体现。
1、蒋勇的两次出走
在蒋勇曾做过的一份IBM领导力测试试卷上,结合各项机理因素显示,他个人性格的前20项中,第一项是创新;第二项是挑战不可能;第三项是无私奉献。
这份测试与蒋勇律师的身份很不一致,律师一向是以传统、保守、追求安全感的性格为人所知,而偏偏蒋勇真实的性格却恰恰相反。这似乎也正预测着蒋勇的一生,注定是不凡之路。1971年出生的他,在不惑之年早已经历两次创业,且在法律界这两次创业经历都声名远扬。
中国政法大学毕业后,蒋勇就任职最高人民法院,第一次出走,他开办了天同律师事务所(天同)
经过多年的努力,天同成为在最高法院及高级法院代理案件数量最多、胜诉率最高的律师事务所之一,也是北京最优秀的律师事务所之一,蒋勇作为首席合伙人也被评为“全国优秀律师”。
为了更好地和法律人分享天同在诉讼业务、律所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从2012年开始,蒋勇开始举办“天同开放日”活动,让全国各地律师、法官及其他法律工作者前来天同参观交流。开放的思维和心态,让天同聚集起国内最大的律师社群,“天同诉讼圈”微信公号也应运而生,蒋勇索性组建了天同互联网事业部和新媒体事业部。
这个公号一经推出便广受欢迎。上线一年已达11万粉丝,目前已有30多万的法律人粉丝。
尽管在天同做律师的时候,蒋勇已经将天同打造成为“律师界的网红”,但一直令蒋勇困惑的是,如何才能让客户更满意,并且让律师的效率再上一步。
“我发现其实很多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风险,而企业如果能将这些风险及时防范,也不会酿成难以解决的诉讼和不可挽回的后果。”蒋勇很清楚每个公司都或多或少的会面临这样的状况,有些甚至能够因此官司缠身,导致破产。
出现这些问题,蒋勇并不认为这些麻烦一定是企业自找的,“很多企业处于初创阶段,规模小且律师诉讼费用又很高,除了资金,还有精力上的困难,自然就顾不过来。因此很多企业在法律上处于裸奔的状态,在公司刚创立的时候没有一件‘法律的盔甲’迟早会出现漏洞。”
凭借多年的律所经验,蒋勇很清楚中国的绝大多数律师,并不是每一个律师的业务都是饱和的,很多律师的业务能力和时间通常会有闲置。企业与律师的痛点显而易见,如何将律师的闲置业务、时间配置到企业需求端,而互联网即可实现这个机会。
蒋勇的第二次出走尘埃落定,无讼正式开始运营。
蒋勇找来此前曾在IBM负责软件系统开发、在链家地产担任首席架构师的蒋友毅、负责运营“天同诉讼圈”微信公众号的天同新媒体事业部负责人徐晶作为联合创始人,共同探索无讼的产品形态。
四个月后,无讼上线第一款专为法律人设计的手机阅读APP“无讼阅读”,整合法律专业内容,向所有法律人开放阅读。因“天同诉讼圈”公号巨大的粉丝流量,无讼很快就吸引了大批律师从业者。
蒋勇的逻辑是用开放、优质的内容聚合国内律师,让这些律师渐渐连接在无讼的平台上,但光有内容还不行。全国30万律师,要切实了解每一位律师的情况,了解他们的服务能力,进而将这些能力组织在一起,有效的发挥每一位律师的价值。
于是无讼接连推出了“无讼案例”、“无讼名片”、“无讼学院”。无讼案例可以通过关键词检索即可更高效精准地搜索到想要的诉讼案例;无讼名片可以解构无讼平台上注册律师过往的案例数据,由此来客观呈现律师的水平。蒋勇对投资家网记者解释,无讼名片最重要的一个功能是,它相当于每位律师在互联网上的ID虚拟身份。无讼用大数据为每位律师画像,律师的各项信息清晰可见;无讼学院则是有着一整套律师实务技能培训体系的课堂。
2、需求侧探索,盈利可期
从无讼阅读到无讼案例、无讼名片、无讼学院,三年时间,蒋勇将律师“供给侧”一步一个脚印的建立起来。在他看来,“过去没有人将律师的供给侧解构,无讼只是慢慢的将其进行了一些改变,而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是对需求端的解构,即对企业端需求的探索。”
“无讼法务”则是针对企业端需求得出一套面向中小企业的常年法律服务的产品,可以满足不同企业的不同需求。最后无讼与阿里钉钉达成共识,无讼作为依托于互联网大数据的新型法律服务机构,成为钉钉平台上的重要的法律服务提供商。
通过与钉钉的合作,钉钉上大量的企业用户都有不同程度的法务需求,从而可以为无讼带来更多客户。对钉钉来说,无讼运用互联网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的目标,与钉钉共创的本质不谋而合,两者都追求对客户需求的极致理解。
“总的来说,无讼要集所有律师的力量,根据律师各自的数据画像,将其快速且精准分析出来并匹配到企业中去,是无讼最终要实现的目的。”用了三年时间,无讼已将律师端做透了,接下来无讼最核心的目标将会锁定在企业端的需求探索上。
对无讼来说最大挑战是什么呢?在蒋勇看来,挑战仍旧是对需求端的探索,无讼也在持续不断地打磨过程中有了一些成果和心得。比如蒋勇发现,通过与企业“共创”的方式,深入到企业内部,在这些企业办公地点坐班调研,了解、观察企业在运转过程中的法务需求,就会发现其中有若干问题是以往作为外部律师观察不到、看不到的需求,而这些问题恰恰是企业聘用的外部律师容易忽略的点。
以蒋勇多年从事律师的经验来看,过去外部律师在给企业解决法务问题的时候,因为本身游离于企业外部,只是被动地解决企业出现的问题,响应也不够及时。无讼法务选择以“云端法务部”方式提供服务,像企业的内部法务一样,帮助企业完善基础制度,把控企业经营风险,及时应对处理纠纷,而所有的这些过程,都是依托于云端的法务管理系统完成。
早期为了优化企业用户的体验,无讼还设置了一个法务顾问岗位,帮助企业管理法律事务,匹配合适的律师。随着无讼平台服务数据的不断积累,法务顾问的效率也将不断提升,甚至一些基础的工作完全由法务管理系统替代。
蒋勇判断:企业日常大量的法务服务需求,将是无讼未来盈利的主要突破点,尽管现在无讼所做的很多东西都在盈利,但企业服务中的法务服务仍将是最重要的盈利板块。
“到2017年年底,我希望无讼能够实现单月的盈亏平衡。这一点我还是蛮有信心的,毕竟这个目标对无讼来说可能性非常大。”蒋勇对记者表达了他的预期。很显然,从无讼目前所拥有的5万强粘性的律师资源,以及其在企业需求端的探索,这个目标很快就能实现。
3 从法律人到互联网人,无讼蜕变
早在2016年无讼就已获得由华创资本领投,IDG资本旗下管理的人民币基金跟投1.2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蒋勇告诉投资家网记者,这轮融资一方面已用来打磨无讼的企业服务产品,另一方面用来强化对律师能力数据的建设。还有一部分投入在法律人工智能的探索上,对去年在杭州云栖大会上发布法律人工智能产品“法小淘”进行升级。
“法小淘”是无讼在人工智能上的一个尝试,它能够根据语音表述的需求,秒速为企业法务需求匹配最精准的律师。
实际上,人工智能与法律的结合已经有30年历史了。国外公司诸如微软、ROSS等也都在布局人工智能+法律,主要集中在在线法律服务、电子取证、从业管理软件、知识产权/商标软件服务、人工智能法律科技、诉讼金融、法律检索、律师推荐、公证工具等九大领域。而无讼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探索还仅是刚刚开始,9月初,无讼还将与中科院下属的研究机构联合成立法律人工智能实验室,主攻方向为法律知识图谱。
“我一直有一个看法,人工智能对律师和企业法务的影响,会超过甚至远超互联网对律师和企业法务的影响,因为律师和法务是靠人脑的工作,人工智能会真正帮助企业提升法务管理效率,让法务渗透到公司经营的每个环节中去。”蒋勇十分看好人工智能与法律的结合,无讼在这方面的探索也将不乏余力。
华创资本合伙人吴海燕曾公开表示:“在众多企业服务细分领域中,无讼所处的法律服务行业有着良好的商业环境,律师是一个高素质的专业群体,有较强的履约意识。无讼的两位创始人蒋勇和蒋友毅分别在法律领域和互联网技术领域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深厚的影响力,华创对无讼的团队和未来的市场前景都非常看好。”
为什么要做无讼这样一件事?蒋勇曾说,“创办无讼时,就没想过要赚多少钱,因为要赚钱的话,做律师赚钱的速度更快,也没有这么辛苦,为什么还要选择这样一条艰辛且充满未知的道路呢?无讼对我来说很有意义,它能够改变法律服务行业,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实现它自己的价值。”
“一个产品如果连赚钱的能力都没有,它又谈何去改变行业、改变世界?所以无讼首先要有自我的造血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去服务企业,推进企业的发展乃至行业的发展。”
乐天派的蒋勇在从事法律十多年的时间里,一直认为法律是人类智慧最重要的一个发明,有了法律,社会才有秩序。“如何能够利用互联网技术,让法律这项古老的发明能够真正运用起来,是我目前觉得最有意义,也最有兴趣的事。”
从法律人到互联网人,蒋勇觉得这种职业切换只能用“人格分裂”四个字来形容了。最有挑战的事情莫过于在不同的环境、思维下互相转换。他坦言:“当我在领导专业的律师团队时,需要更多律师所具备的理性思维,而当我领导无讼互联网平台时,则需要更加有创新的互联网思维,要开放、大胆、勇于试错,反过来这与律师的严谨态度十分违背。两个角色穿插进行,就会让人感觉精神分裂。
天同成立至今已近15年,蒋勇完成了一次蜕变,而无讼对他来说,不仅是第二次创业,更是对法律行业改变的里程碑式的存在,他也将更多精力倾注在无讼上。未来,无讼仍将以帮助企业提升法律事务管理能力为目标,继续为企业服务。天下“无讼”是否指日可待?